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2:21    次浏览
▲有客人来光顾,周理宁热情相待。 ▲周理宁展示他写的小中堂。 文/实习生柯昌德记者毛长久通讯员范晶波摄/柯昌德正值下午,浙医二院附近的茅廊巷农贸市场里,顾客寥寥无几。不少经营户闲来无事,正聚在一起打着牌、聊着天。一位年过半百的卖肉师傅来了精神,将摊位上的牛肉拢到一边,铺上了硬纸板,上面斑斑点点好多墨迹。他摊开宣纸,略一思索,拎起毛笔润润墨,埋首写下一篇《沁园春·雪》。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……字是飘逸有力的行草。神情专注的他,仿佛置身于宁静的书法院舍。市场里,其他经营户纷纷围拢,抱着膀子看着,嘴里发出啧啧的称赞声。在茅廊巷农贸市场,经营户、买菜居民,大多认识这个热爱书法的卖肉师傅——周理宁。周师傅今年54岁,1989年从老家江西上饶来到了杭州。在罐头厂干了几年后,他改行卖起了牛肉。一开始,他的摊位在入口处“黄金地段”,人气旺,也热闹,但由于租金要2000元一个月,喜欢清静的他,便退租挪到市场里面的位置。周师傅说,受酷爱书法的父亲影响,他年轻时就有练毛笔字的习惯,一写就是几十年。卖肉10多年,他的爱好也没落下,每天下午菜场比较空,他就一个人练上几个小时的字,只有过年才会停几天。从此,他的摊位既是肉铺,也是书桌。现在,经常有一些上年纪的居民慕名找他帮忙写信,过年时请他写一副春联,边上一些茶叶店铺开张也喜欢找他写牌匾。只要别人找上门来,他一般来者不拒,也从不要报酬。周师傅从身后一撂书法作品中,翻出一幅竖幅挂轴,上面是他写的苏东坡的诗《望湖楼醉书》。周理宁说,前阵子别人请他写这个,写完他自己不太满意,于是花钱又买了一幅空白的,重新写上一遍,才送给别人,不满意的这幅自己留下来了。说话间,一位女士光顾他的肉摊。他割下一块牛肉,又细细地切成方便制作的小块,刀工娴熟。不明就里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,这双手上一刻还在宣纸上挥毫泼墨。“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,要勤加练习才行。”现在,周师傅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够有一位书法家,给他点拨一二,让他能把字写得更好。?小小的摊位,一边是笔墨,一边是牛肉。